当前位置:首页
> 新闻报道 > 水利要闻
《今日浙江》刊发李锐署名文章:打造与水利现代化先行省相匹配的“三支队伍”
发布日期:2024-07-29 12:49 浏览次数:

今年初,省委“新春第一会”作出全面加强“三支队伍”建设的决策部署。浙江省水利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、人力资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精神,对标省委“树牢1个理念、聚焦6大方向、实施7项行动”总要求,第一时间制定9方面40项贯彻落实举措,牢牢把握人才“第一资源”和“关键变量”,以政治建设凝心聚魂,以“大人才观”拓展格局,以实干实绩提效赋能,着力推进干部人才队伍系统性重塑,全力打造与水利现代化先行省相匹配的“三支队伍”。

实施政治领航铸魂行动  打造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

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,用浙江水利干部最讲党性、最讲政治、最讲忠诚、最讲担当的鲜明标识,回答习近平新时代新征程“干部三问”。

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干部政治定力。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,做到学思用贯通、知信行统一,坚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,持续挖掘水利红色资源,重温感悟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“足迹”、擘画的“印迹”、牵挂的“心迹”。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,引导党员干部学纪、知纪、明纪、守纪。落实政绩观正负面清单,完善政治监督常态化机制。

在大战大考中淬炼干部实干担当本领。落实“好干部”标准,聚焦政治强、业务精、善创新、勇担当,引导干部投身到打赢水网安澜提升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、提高防汛敏感性、建设数字孪生水利等五场硬仗,着力推动干部在重大任务、重大项目、重大改革中,壮筋骨、长才干、争作为。实施干部赴重点水利工程蹲点行动,组织厅属单位15名新录用人员下沉到工程一线、水文站点,参与项目建设、水文测报等工作。先后选派33名干部参加河湖长制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等专项工作,多名表现较好干部得到职务提任或转任重要岗位。

在攻坚克难中锻造干部创新变革能力。提升干部创新变革意识,常态化开展水利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等培训,强化新知识、新领域学习,通过水网先导区、数字孪生水利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等多项试点先行,迅速迭代干部创新变革实战能力。出台及时激励规定,对推动重大创新、取得重大突破、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,及时给予激励,让干部有压力、有动力,跑起来、拼起来。今年以来,探索把用水权、水域等纳入各级生态产品交易平台,持续拓展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,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落地安吉县,以水利力量助力“一号改革工程”。

实施“高精尖”人才锻造工程  培育创新型水利人才队伍和企业家队伍

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提升水利行业发展水平、推进我省实现水利现代化先行的关键动力,这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型水利人才队伍。

立足行业,打通产学研“任督二脉”。贯通人与事,紧扣“千项万亿”水网安澜提升、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等重大水利项目,通过“工程+”培育模式,把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与解决重大水问题深度融合。选树一批各专业领域首席专家。贯通人才与科技,发挥“水利联合基金”集聚效应,针对水利新质生产力和“卡脖子”项目,开展有组织的科研,支持项目负责人跨单位联合组建团队集智攻关,让“第一生产力”和“第一动力”双向奔赴,力争产出更多科技成果。

放眼长远,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培育。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进水利新基建所需,对照水利高质量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、省和水利部“科技领军人才”“卓越工程师”等人才评价标准,组织水利英才培育遴选,储备一批省级水利领军人才、青年拔尖人才等。支持厅属高校、科研院所、设计单位加大引才力度,深入实施柔性引才。深化校企合作,组建水利行业公共实训基地,构建开放共享的技术资源载体。搭建人才供需平台,推行“订单培养+就业导向”模式,厅属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人才6000人以上。

优化“生态”,激活创新人才“春水”。强化人才支持力度,建立容错机制,减少科研项目的行政干预,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。拓宽水利科技项目评审渠道,实现从立项筛选向成果筛选的转变,提升创新攻关积极性。完善人才激励机制,实行“一单位一策”“一人一策”,加大绩效工资考核激励,薪酬分配向业务骨干和科研一线倾斜。探索建立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,重奖重大创新成果人才。构建完善人才关心关爱体系,以组织“温情”激发干事创业“热情”。

助企纾困,赋能涉水企业发展。建立厅领导联系服务企业机制,开展问计于企、政策直达、问题解决一站式服务。推进水利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,积极推进水利政务服务从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向增值化迭代,持续优化水利营商环境。建立并定期更新“节水贷”需求信息库,深化“节水贷”绿色金融助企服务,积极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融资“难、贵、慢”问题,两年来签约“节水贷”268亿元,受益实体小微企业超过3000家。

实施基层人才固本工程  建强高素养水利劳动者队伍

全省水利行业人员总量 9.7万人,其中八成以上都是水利工程建设从业人员。这些数量庞大的基层劳动者队伍,是水利行业蓬勃发展最有力的生力军。

大力培育新时代水利工匠。完善培养、使用、评价、考核机制,构建集学校培养、社会培训、技能比武、技能认定于一体的培育评价体系。积极开展首席技师工作室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,推进技术革新、技能研修、导师带徒、团队建设等。加强优秀技能人才遴选评价,重点培育一支覆盖广泛、梯次衔接、技艺高超的新时代水利工匠队伍。实施竞赛锤炼行动。完善以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龙头,省级技能大赛为主体,市、县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比武为基础的技能竞赛体系,纳入技能人才库实施滚动培育和支持,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梯队。

积极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。继续推动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,引导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申请相应职业(工种)的职业技能评定、参与各类竞赛与技能比武,开展多形式的继续教育、专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,带动新装备、新材料和绿色技术在水利行业大规模应用,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贡献度。加大基层水利员扶持力度,服务年限较长、工作业绩突出的优先聘为首席水利员,在职称评审条件上给予倾斜。开通基层技能人才职称晋升“绿色通道”,凭标志性业绩直接申报相应职称。

深入开展人力资源增值化服务。面向社会公众,打造集在线教育培训、需求征集、电子证书、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“浙水学习”应用,并上线“浙里办”,贯穿水利行业教育培训全过程,实现“随时学、随处学”。加强对基层水利员、山塘(水库)巡查员、农村饮水管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。对水利施工“三类人员”等水利行业劳动者队伍,提供每年不少于50万人次的学习服务。实行科技业务骨干进课堂、专业教师进基层一线的“双进行动”,持续为“山区26县”和海岛县水利人员提供免费学历提升支持。


信息来源:今日浙江

《今日浙江》刊发李锐署名文章:打造与水利现代化先行省相匹配的“三支队伍”
  • 日期:2024-07-29 12:49
  • 来源: 今日浙江
  • 浏览次数:
  • 字体:[ ]

今年初,省委“新春第一会”作出全面加强“三支队伍”建设的决策部署。浙江省水利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、人力资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精神,对标省委“树牢1个理念、聚焦6大方向、实施7项行动”总要求,第一时间制定9方面40项贯彻落实举措,牢牢把握人才“第一资源”和“关键变量”,以政治建设凝心聚魂,以“大人才观”拓展格局,以实干实绩提效赋能,着力推进干部人才队伍系统性重塑,全力打造与水利现代化先行省相匹配的“三支队伍”。

实施政治领航铸魂行动  打造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

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,用浙江水利干部最讲党性、最讲政治、最讲忠诚、最讲担当的鲜明标识,回答习近平新时代新征程“干部三问”。

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干部政治定力。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,做到学思用贯通、知信行统一,坚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,持续挖掘水利红色资源,重温感悟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“足迹”、擘画的“印迹”、牵挂的“心迹”。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,引导党员干部学纪、知纪、明纪、守纪。落实政绩观正负面清单,完善政治监督常态化机制。

在大战大考中淬炼干部实干担当本领。落实“好干部”标准,聚焦政治强、业务精、善创新、勇担当,引导干部投身到打赢水网安澜提升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、提高防汛敏感性、建设数字孪生水利等五场硬仗,着力推动干部在重大任务、重大项目、重大改革中,壮筋骨、长才干、争作为。实施干部赴重点水利工程蹲点行动,组织厅属单位15名新录用人员下沉到工程一线、水文站点,参与项目建设、水文测报等工作。先后选派33名干部参加河湖长制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等专项工作,多名表现较好干部得到职务提任或转任重要岗位。

在攻坚克难中锻造干部创新变革能力。提升干部创新变革意识,常态化开展水利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等培训,强化新知识、新领域学习,通过水网先导区、数字孪生水利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等多项试点先行,迅速迭代干部创新变革实战能力。出台及时激励规定,对推动重大创新、取得重大突破、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,及时给予激励,让干部有压力、有动力,跑起来、拼起来。今年以来,探索把用水权、水域等纳入各级生态产品交易平台,持续拓展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,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落地安吉县,以水利力量助力“一号改革工程”。

实施“高精尖”人才锻造工程  培育创新型水利人才队伍和企业家队伍

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提升水利行业发展水平、推进我省实现水利现代化先行的关键动力,这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型水利人才队伍。

立足行业,打通产学研“任督二脉”。贯通人与事,紧扣“千项万亿”水网安澜提升、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等重大水利项目,通过“工程+”培育模式,把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与解决重大水问题深度融合。选树一批各专业领域首席专家。贯通人才与科技,发挥“水利联合基金”集聚效应,针对水利新质生产力和“卡脖子”项目,开展有组织的科研,支持项目负责人跨单位联合组建团队集智攻关,让“第一生产力”和“第一动力”双向奔赴,力争产出更多科技成果。

放眼长远,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培育。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进水利新基建所需,对照水利高质量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、省和水利部“科技领军人才”“卓越工程师”等人才评价标准,组织水利英才培育遴选,储备一批省级水利领军人才、青年拔尖人才等。支持厅属高校、科研院所、设计单位加大引才力度,深入实施柔性引才。深化校企合作,组建水利行业公共实训基地,构建开放共享的技术资源载体。搭建人才供需平台,推行“订单培养+就业导向”模式,厅属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人才6000人以上。

优化“生态”,激活创新人才“春水”。强化人才支持力度,建立容错机制,减少科研项目的行政干预,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。拓宽水利科技项目评审渠道,实现从立项筛选向成果筛选的转变,提升创新攻关积极性。完善人才激励机制,实行“一单位一策”“一人一策”,加大绩效工资考核激励,薪酬分配向业务骨干和科研一线倾斜。探索建立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,重奖重大创新成果人才。构建完善人才关心关爱体系,以组织“温情”激发干事创业“热情”。

助企纾困,赋能涉水企业发展。建立厅领导联系服务企业机制,开展问计于企、政策直达、问题解决一站式服务。推进水利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,积极推进水利政务服务从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向增值化迭代,持续优化水利营商环境。建立并定期更新“节水贷”需求信息库,深化“节水贷”绿色金融助企服务,积极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融资“难、贵、慢”问题,两年来签约“节水贷”268亿元,受益实体小微企业超过3000家。

实施基层人才固本工程  建强高素养水利劳动者队伍

全省水利行业人员总量 9.7万人,其中八成以上都是水利工程建设从业人员。这些数量庞大的基层劳动者队伍,是水利行业蓬勃发展最有力的生力军。

大力培育新时代水利工匠。完善培养、使用、评价、考核机制,构建集学校培养、社会培训、技能比武、技能认定于一体的培育评价体系。积极开展首席技师工作室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,推进技术革新、技能研修、导师带徒、团队建设等。加强优秀技能人才遴选评价,重点培育一支覆盖广泛、梯次衔接、技艺高超的新时代水利工匠队伍。实施竞赛锤炼行动。完善以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龙头,省级技能大赛为主体,市、县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比武为基础的技能竞赛体系,纳入技能人才库实施滚动培育和支持,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梯队。

积极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。继续推动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,引导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申请相应职业(工种)的职业技能评定、参与各类竞赛与技能比武,开展多形式的继续教育、专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,带动新装备、新材料和绿色技术在水利行业大规模应用,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贡献度。加大基层水利员扶持力度,服务年限较长、工作业绩突出的优先聘为首席水利员,在职称评审条件上给予倾斜。开通基层技能人才职称晋升“绿色通道”,凭标志性业绩直接申报相应职称。

深入开展人力资源增值化服务。面向社会公众,打造集在线教育培训、需求征集、电子证书、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“浙水学习”应用,并上线“浙里办”,贯穿水利行业教育培训全过程,实现“随时学、随处学”。加强对基层水利员、山塘(水库)巡查员、农村饮水管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。对水利施工“三类人员”等水利行业劳动者队伍,提供每年不少于50万人次的学习服务。实行科技业务骨干进课堂、专业教师进基层一线的“双进行动”,持续为“山区26县”和海岛县水利人员提供免费学历提升支持。

打印 关闭
Baidu
map